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5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39篇
综合类   2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运用影片拍摄及解析的方法对参加第8届全国运动会男子跳高比赛前10名运动员在起跳过程中摆动腿摆动的运动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起跳过程中,摆动腿摆动角度速度最大值为腾起垂直初速度呈非常显著性的正相关,与蹬伸时间呈显著性的负相关,同时,摆动腿的摆动使身体重心高度呈上升趋势。另外,运动员在起跳过程中普遍存在着摆动腿的摆速和摆幅偏小的问题,从而影响了起跳效果。  相似文献   
2.
背越式跳高力量素质构成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力量素质是跳高运动员的重要素质.运动员力量素质训练是一个动态系统,内部各因素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关系.试图对我国优秀女子背越式跳高运动员力量训练手段进行分析研究,找出影响专项成绩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背越式跳高教学中的心理诱导进行探讨,结果显示背越式跳高教学中恰当地穿插使用各种心理诱导手段,能节省教学时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克服对横杆的恐惧心理,培养学生练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加快学生掌握背越式跳高技术的进程,提高教学效益。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对背越式跳高的发展、运动员的选材、背越式跳高的专项特点以及训练等有关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背越式跳高技术朝速度与力量的完美结合的方向发展,将更充分地挖掘自身的极限运动潜力,利用助跑所获得的水平速度使身体各部分能够充分发挥更大的力量,通过尽可能快的起跳获得更大的垂直速度,创造出更好的成绩。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两个无差异组分别采用"另类"分层分组教学法和"普通"分层分组教学法两种不同教学方法进行背越式跳高教学实验.经对其结果分析表明:"另类"分层分组教学法教学效果优于普通分层分组教学法,主要体现在:"另类"分层分组教学法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竞争意识,增加练习密度,对技术的掌握产生正迁移,更符合教学发展规律等.  相似文献   
6.
我国男、女跳高都曾达到过世界先进水平,多方面原因造成我国近10多年来跳高运动水平的滑坡,其中运动损伤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主要原因.以参加2009年全国田径大奖系列赛(嘉兴站)男、女子跳高比赛的18名跳高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调查我国优秀背越式跳高运动员运动损伤并进行统计分析,以探讨优秀背越式跳高运动员的损伤原因,为科学训练、预...  相似文献   
7.
跳高运动员尹学利起跳技术的三维运动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两台摄像机JVC9800对山东省20届田径运动会男子甲组跳高冠军尹学利跳最好成绩2.11米时的起跳技术进行现场同步拍摄,运用爱捷运动反馈录像解析系统进行分析,并与国外优秀跳高运动员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尹学利的最后一步步长和内倾角过大,起跳脚着地和离地瞬间内倾角过大(离地时为外倾),垂直加速距离短,腾起瞬间起跳腿的三关节没有充分蹬伸,膀起初速度的垂直分量小,水平分量较大。  相似文献   
8.
采用技术动作录像拍摄与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江苏省男子甲组背越式跳高运动员助跑最后2步的速度、节奏、重心高度的变化进行三维运动学分析,旨在为江苏省乃至我国青少年背越式跳高运动员的助跑最后2步技术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教学实验对比:目标导向教学组教学设计规范、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合理配置,从而便于导教、导学,以利于学习的发生。实验结果显示:目标导向教学组教学效果显著,学生在技术学习中的成果表现、动机评价、学习方法等均优于常规组。  相似文献   
10.
“马泰背越式”跳高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运动学、计算机仿真等方法和手段,对罗马尼亚跳高选手索林·马泰创造的跳高新模式——马泰背越式——抱膝滚翻过杆背越式姿势作了分析。结果发现:在相同的起跳速度下,马泰背越式比传统背越式可提高4.1~6%的成绩;通过降低现用海绵垫的高度或加强身体协调性、灵敏性训练等方法,可避免或减少这种头先着地姿势给运动员颈关节可能造成的损伤,使这种跳高新模式在实际中普及运用成为可能;这种新姿势要求的身体条件比较适合于中国运动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